安徽小麦收获进度过半
安徽小麦收获进度过半
安徽小麦收获进度过半
安徽(ānhuī)农垦龙亢农场(nóngchǎng)正在开展夏收工作。(无人机照片 周文娟 摄)
中安在线、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当前,夏收工作正在安徽各地如火如荼展开,安徽省小麦主产区(zhǔchǎnqū)已(yǐ)进入收获高峰期。记者(jìzhě)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,截至5月28日17:00,全省小麦已收获2473.09万亩(wànmǔ),进度为56.96%,当日收获进度696.22万亩,投入联合收割机9.9万台。其中池州、安庆、铜陵基本结束,阜阳近九成,合肥、马鞍山(mǎānshān)、宣城约八成,六安、芜湖过七成,蚌埠(bèngbù)、淮南过六成,滁州、亳州过五成,宿州过一成(yìchéng)。
在安徽省(ānhuīshěng)蚌埠市,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广袤田野麦浪翻滚(fāngǔn),夏粮丰收在望。为确保夏粮应收尽收、颗粒归仓,龙亢农场早谋划、早部署、早行动,以强有力的举措全面打响“三夏(sānxià)”生产攻坚战。
位于安徽蚌埠的龙亢农场正在开展(kāizhǎn)夏收。(无人机照片 周文娟 摄(shè))
昼夜抢收(qiǎngshōu):与天气赛跑保粮归仓
5月26日中午(zhōngwǔ)11点,龙亢农场农业二场,11台大型联合收割机(shōugējī)正开足马力驰骋田间,突如其来的一场降雨(yǔ)打乱了收割节奏。停(tíng)还是不停?停,雨势渐大,已经成熟的小麦禁不起这一场雨;不停,麦穗淋了雨越来越重,影响收割进度和小麦水分。“继续收,收割机不能停!”农业二场场(chǎngchǎng)长秦思安当机立断,“一边收一边等雨停。”好(hǎo)在老天(lǎotiān)给力,这一场小雨持续半个小时结束,未对小麦收割的质量产生影响。
当前正值小麦成熟(chéngshú)关键期,龙亢农场(nóngchǎng)2.2万亩小麦全部为种子粮,面对(duì)近期多变天气对夏收带来的挑战,农场以(yǐ)“抢”字当头,依托全程机械化作业与科技支撑,全面打响夏收攻坚战,确保小麦种子粮颗粒归仓,为全年稳产丰收筑牢基础。
龙亢农服公司负责人(rén)李卫东介绍,近期气象预报显示天气多变,农场紧急调配100台(套)大型(dàxíng)联合收割机投入作业,采取“人停机不停(bùtíng)”的昼夜(zhòuyè)抢收模式,日收割能力(nénglì)达20000亩。今年场内2.2万亩、场外在五河县、蚌埠市等(děng)地流转2.8万亩,共计5万亩小麦预计三天内收割结束。田间地头,收割机、打捆机、旋耕机协同作业,实现即收即种,同步推进秸秆离田、灭茬整地(zhěngdì)、施肥播种等环节,最大限度缩短农时。
龙亢农场(nóngchǎng)正在向周边运送农资。(卞卫国 摄)
科技护航:全程(quánchéng)机械化+绿色生产模式
在抢收现场,旋耕机、粉碎机等设备(shèbèi)组成的(de)“机械化方阵”尤为亮眼。农场通过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调度农机作业,并应用测土配方施肥(shīféi)、秸秆还田等技术,构建“收割-整地(zhěngdì)-播种”无缝衔接的绿色生产链。
“我们(wǒmen)推广‘四节七植七化’的现代农业(nóngyè)生产方式,节肥、节药、节水、节种,植入专用品种和(hé)标准化栽培、农机标准化作业、测土配方施肥、土壤(tǔrǎng)深松、秸秆还田、物联网技术等(děng)七项的农业生产关键技术,农业生产达到了规模化、专业化、标准化、机械化、集约化、信息化、产业化的‘七化’目标,实现化肥农药(nóngyào)零增长、良种良法良技配套、农机农艺农服结合、节本提质增效同步、绿色生产融合发展,每亩成本可降低(jiàngdī)10%以上。”农场首席农业专家刘俭介绍。
龙亢农场正在开展夏收工作。(无人机照片 周文娟(zhōuwénjuān) 摄)
辐射带动:社会化服务(fúwù)助农增效
作为区域(qūyù)农业(nóngyè)龙头,龙亢农场(nóngchǎng)通过(tōngguò)农业社会化服务,将农机调度、农技(nóngjì)指导、农资供应等服务延伸至周边60万亩耕地。通过统一品种、统防统治、订单回收等模式,带动上千农户实现标准化种植,助力区域粮食产能提升。通过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,每亩(měimǔ)可节约生产成本67元,增加产量100斤,合计每亩可为农民节本增收200元以上。
“夏收是全年粮食生产(shēngchǎn)的第一场硬仗(yìngzhàng)。我们将以高效抢收抢种筑牢‘江淮粮仓’,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农垦力量。”农场农业负责人孙奎(sūnkuí)宣表示。
(周文娟 记者(jìzhě) 彭旖旎)


安徽(ānhuī)农垦龙亢农场(nóngchǎng)正在开展夏收工作。(无人机照片 周文娟 摄)
中安在线、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当前,夏收工作正在安徽各地如火如荼展开,安徽省小麦主产区(zhǔchǎnqū)已(yǐ)进入收获高峰期。记者(jìzhě)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,截至5月28日17:00,全省小麦已收获2473.09万亩(wànmǔ),进度为56.96%,当日收获进度696.22万亩,投入联合收割机9.9万台。其中池州、安庆、铜陵基本结束,阜阳近九成,合肥、马鞍山(mǎānshān)、宣城约八成,六安、芜湖过七成,蚌埠(bèngbù)、淮南过六成,滁州、亳州过五成,宿州过一成(yìchéng)。
在安徽省(ānhuīshěng)蚌埠市,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广袤田野麦浪翻滚(fāngǔn),夏粮丰收在望。为确保夏粮应收尽收、颗粒归仓,龙亢农场早谋划、早部署、早行动,以强有力的举措全面打响“三夏(sānxià)”生产攻坚战。

位于安徽蚌埠的龙亢农场正在开展(kāizhǎn)夏收。(无人机照片 周文娟 摄(shè))
昼夜抢收(qiǎngshōu):与天气赛跑保粮归仓
5月26日中午(zhōngwǔ)11点,龙亢农场农业二场,11台大型联合收割机(shōugējī)正开足马力驰骋田间,突如其来的一场降雨(yǔ)打乱了收割节奏。停(tíng)还是不停?停,雨势渐大,已经成熟的小麦禁不起这一场雨;不停,麦穗淋了雨越来越重,影响收割进度和小麦水分。“继续收,收割机不能停!”农业二场场(chǎngchǎng)长秦思安当机立断,“一边收一边等雨停。”好(hǎo)在老天(lǎotiān)给力,这一场小雨持续半个小时结束,未对小麦收割的质量产生影响。
当前正值小麦成熟(chéngshú)关键期,龙亢农场(nóngchǎng)2.2万亩小麦全部为种子粮,面对(duì)近期多变天气对夏收带来的挑战,农场以(yǐ)“抢”字当头,依托全程机械化作业与科技支撑,全面打响夏收攻坚战,确保小麦种子粮颗粒归仓,为全年稳产丰收筑牢基础。
龙亢农服公司负责人(rén)李卫东介绍,近期气象预报显示天气多变,农场紧急调配100台(套)大型(dàxíng)联合收割机投入作业,采取“人停机不停(bùtíng)”的昼夜(zhòuyè)抢收模式,日收割能力(nénglì)达20000亩。今年场内2.2万亩、场外在五河县、蚌埠市等(děng)地流转2.8万亩,共计5万亩小麦预计三天内收割结束。田间地头,收割机、打捆机、旋耕机协同作业,实现即收即种,同步推进秸秆离田、灭茬整地(zhěngdì)、施肥播种等环节,最大限度缩短农时。

龙亢农场(nóngchǎng)正在向周边运送农资。(卞卫国 摄)
科技护航:全程(quánchéng)机械化+绿色生产模式
在抢收现场,旋耕机、粉碎机等设备(shèbèi)组成的(de)“机械化方阵”尤为亮眼。农场通过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调度农机作业,并应用测土配方施肥(shīféi)、秸秆还田等技术,构建“收割-整地(zhěngdì)-播种”无缝衔接的绿色生产链。
“我们(wǒmen)推广‘四节七植七化’的现代农业(nóngyè)生产方式,节肥、节药、节水、节种,植入专用品种和(hé)标准化栽培、农机标准化作业、测土配方施肥、土壤(tǔrǎng)深松、秸秆还田、物联网技术等(děng)七项的农业生产关键技术,农业生产达到了规模化、专业化、标准化、机械化、集约化、信息化、产业化的‘七化’目标,实现化肥农药(nóngyào)零增长、良种良法良技配套、农机农艺农服结合、节本提质增效同步、绿色生产融合发展,每亩成本可降低(jiàngdī)10%以上。”农场首席农业专家刘俭介绍。

龙亢农场正在开展夏收工作。(无人机照片 周文娟(zhōuwénjuān) 摄)
辐射带动:社会化服务(fúwù)助农增效
作为区域(qūyù)农业(nóngyè)龙头,龙亢农场(nóngchǎng)通过(tōngguò)农业社会化服务,将农机调度、农技(nóngjì)指导、农资供应等服务延伸至周边60万亩耕地。通过统一品种、统防统治、订单回收等模式,带动上千农户实现标准化种植,助力区域粮食产能提升。通过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,每亩(měimǔ)可节约生产成本67元,增加产量100斤,合计每亩可为农民节本增收200元以上。
“夏收是全年粮食生产(shēngchǎn)的第一场硬仗(yìngzhàng)。我们将以高效抢收抢种筑牢‘江淮粮仓’,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农垦力量。”农场农业负责人孙奎(sūnkuí)宣表示。
(周文娟 记者(jìzhě) 彭旖旎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